謝謝閱讀,教我成為更好的人

孩子有閱讀障礙,遭家人和學校放棄,卻因為一本書,重新看見自我價值

· 好文分享

圖書館像是孩子生命中的驛站,每個孩子都像是圖書館的過客,也許待久一點,也許只有一面之緣。但我們不能小看圖書館這個場域,無論是裡面的書帶給孩子的啟發,或是裡面的人帶給孩子的溫暖和希望。

 

讓閱讀成為生命的轉捩點

今年暑假,圖書館來了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,家人跟我們說,他從小就不愛看書,但是暑假沒地方去,所以就來圖書館。

不愛看書的孩子,館員會陪他聊天,然後帶著他一起工作。他也會來敲館長室的門,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也一起做。兩個月過去,我發現他好像開始看書。開學之後,我看到他每天都來圖書館借書,而且呼朋引伴、找同學一起來。

在他的身上,我看到推動閱讀,要從建立關係開始,當我們拉近與人的距離時,就可以拉近與書的距離。書本沒有腳,但是我們有,我們可以想辦法走出去,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,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生命。

許慧貞老師在《最後抱他的人》這本書中有一句話:「誰說偏鄉的孩子不喜歡閱讀,他們只是少了機會,少了那個能帶給他們故事的大人而已。」

圖書館像是孩子生命中的驛站,每個孩子都像是圖書館的過客,也許待久一點,也許只有一面之緣。但我們不能小看圖書館這個場域,無論是裡面的書帶給孩子的啟發,或是裡面的人帶給孩子的溫暖和希望。

 

我想起一本青少年小說《那又怎樣的一年》。

主角道格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,在家遭受父親和哥哥們的言語及肢體暴力,在學校的教育體制內格格不入。你可以想像他說話的口吻:「那又怎樣!」一切的劣勢在他身上,讓他已經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好在乎的。

然而,一間圖書館改變了他,圖書館員老先生透過一本《美洲鳥類》圖鑑,打開他學習的視野。一份送貨打工改變了他,「那又怎樣」的少年發現,原來他還可以為別人做些什麼。

我很喜歡書中一段描述兩隻白腰叉尾海燕的句子:「那兩陣風把這兩隻海燕吹往相反地方向,可是他們卻趁此在畫中相遇。這就是這幅畫的重點:相遇。即使彼此是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。」

在每一張圖畫裡,拿著畫筆學習構圖、學習調色,事實上他也為人生在構圖,使黑白的人生變得光彩。不曾走進圖書館的他,每週都會去圖書館報到。不曾畫圖的他,拿起了畫筆。

有閱讀障礙的他,讀了《簡愛》,還獲得在紐約百老匯劇場演出的機會。

 

當你釋出善意,這個世界也會卸下武器

剛開始你會覺得這個少年真的很悲慘,但慢慢的、慢慢的,當他不再把自己當受害者看待的時候,他也就不再是時代巨輪下的受害者。

父親家暴又怎樣?學校同學老師霸凌又怎樣?大哥越戰回來失去雙腿又怎樣?二哥總是被當作小偷又怎樣?媽媽總是默默承受又怎樣?

英文課老師透過《簡愛》的故事告訴他:「這世界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的,之所以會發生那樣的事並不是我們的錯,雖然我們還是必須面對。不過在這個世界上,畢竟還有一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努力的。」

他看著每一隻鳥,也看懂了自己的人生。不再是那個一切「那又怎樣」的少年,漸漸地,他為生命週遭的人帶來改變。

原本一直在他身上貼標籤的校長告訴他:「很抱歉,我錯了。我在很多方面都錯了,我真的很抱歉。⋯⋯我認為你有能力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。」

從故事的開始,他一直把家用「垃圾堆」這三個字來代替,故事結束,他說「這裡不再是垃圾堆了。」你覺得你的人生像是垃圾堆嗎?有些事也許你不知道該跟誰說,你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書,或許你就可以聽到內心微小的聲音:

「那又怎樣!別讓這個世界定義你是誰。」

 

 

 

圖:shutterstock
數位編輯:陳宣雯